走出填鸭式教育:以经验重组与实践求真重塑学习
杜威:“教育就是经验的再造或重组。这种再造或重组,既能 增加经验的意义 ,又能 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这句话精确地阐述 教育的本质 。本文将结合现代教育现象,阐述 教育即成长 。也就是经验的改造的两个方面。第一、 增加经验的意义 。第二、 指导后来经验的能力 。随后会探讨从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实践出真理。最后也会探讨知识的本质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经验就是指人与环境的互动。他们如何改变环境(“做”,人控制环境),环境又如何作用于人(“受”,人受到环境影响)。所谓“ 增加经验的意义 ”就是, 丰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 。换句话说,学生唯有通过“做”才能发现他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是改变环境),从而认识行为结果与环境的关系。(“受”人受到环境的影响下,认识行为结果与环境关系)以躲猫猫为例 ,教育工作者身为旁观者,没参与躲猫猫游戏,仅是观察学生。而学生实践玩躲猫猫,教育工作者只能想到,一般情况下是利用墙壁之类的物体躲藏自己。然而孩子会想到,借助环境的优势,即有很多穿校服的学生在开放式礼堂中央玩球。他们只要躲在开放式礼堂的旁边,就能躲避捉人的学生。犹如藏一颗树木在森林里,不易被发现。这个躲猫猫的经验,增加他们的经验意义,即他们想到“藏树于林”的策略。然而这些仅有在“实践”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这也充分说明,从实践中学习,才能增加经验的意义。 随后本人将探讨,“ 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那就是 教育经验的延续作用 。例如,以躲猫猫为例,学生有着良好的思考倾向。如果延续到工作上,他们也能把这份良好的思考倾向用在解决工作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尽量不要以为,学生的游戏毫无意义,只是浪费时间。(非电子游戏,这里指学生与朋友之间互动的现实游戏)他们可以从游戏中运用智能,包括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他们解决游戏问题的经验,延续到解决工作以及生活问题,也是一种教育经验的延续作用。第二例子就是语文教育。例如学生通过掌握听说能力。他们在未来工作,可以更好地与人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