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待学生厚道四法
胡适在《读书》一文中,谈到读书法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查字典)”。同理也用在, 好老师待学生的厚道之法 ,也有四种方法。那就是 存好心、说好话、身行好事、培养智慧 。 第一、 存好心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其意为,心就好像工画师一样,能把自己画成怎样的人?一念善心起,就是把自己画成善良的人。一念不好的心起,就是邪恶的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简单来说就是身心,心(意识)控制身体的行为,来对这个环境(法/现象)带来影响。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生命在环境中进行:生命不仅仅在环境中,还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受环境的影响,因为环境而存在”。例如一个同学生起善念,通过身体行为,改善环境,包括帮助不懂作文的立意的同学。让他掌握立意的知识。这就促成一个善法,即那个不懂的同学掌握立意的知识。这就是心的可贵。因为人的身体行为是受心灵调遣的。因此,好老师应该培养 心中有学生 、愿意经常为学生的利益着想的 慈悲 心态。 第二、 说好话 。教师可以待学生 有礼貌(谢谢之类的)、适当地赞美学生 。 多说柔软语、关心学生的语言 。教师最好 不要说妄语(谎言)、两舌(挑拨离间的话)、绮语(讽刺别人)、恶口(粗口) 。例如,在网络的群组,学生:“写作者如何描写阿莲的遭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关怀。”,老师质问道:“你会觉得他有关怀吗?”,学生:“我没有很记住题目,大概罢了,不好意思。”。根据语用学的Brown & Levinson 礼貌理论分析,老师采取 直接策略 ,不加修饰地威胁学生的面子行为,直接质疑学生的想法和决定,相当于恶口。这是不可取的。他应采用 积极礼貌策略 ,它的定义是会使听话人产生好的感觉或使对方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观得到了对方的认同等。即“我觉得你说得言之有理,请问你怎么认为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你可以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吗?”。相当于柔软语,对学生的意见也有保留,而不是一个劲地反对,让学生知道他的意见受到重视。即使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也可以采用先真诚赞美好的地方,再给予引导他改正错误。这样也是可行的。因此,教师需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