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待学生厚道四法

          胡适在《读书》一文中,谈到读书法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查字典)”。同理也用在,好老师待学生的厚道之法,也有四种方法。那就是存好心、说好话、身行好事、培养智慧


          第一、存好心。《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其意为,心就好像工画师一样,能把自己画成怎样的人?一念善心起,就是把自己画成善良的人。一念不好的心起,就是邪恶的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简单来说就是身心,心(意识)控制身体的行为,来对这个环境(法/现象)带来影响。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生命在环境中进行:生命不仅仅在环境中,还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受环境的影响,因为环境而存在”。例如一个同学生起善念,通过身体行为,改善环境,包括帮助不懂作文的立意的同学。让他掌握立意的知识。这就促成一个善法,即那个不懂的同学掌握立意的知识。这就是心的可贵。因为人的身体行为是受心灵调遣的。因此,好老师应该培养心中有学生、愿意经常为学生的利益着想的慈悲心态。


          第二、说好话。教师可以待学生有礼貌(谢谢之类的)、适当地赞美学生多说柔软语、关心学生的语言。教师最好不要说妄语(谎言)、两舌(挑拨离间的话)、绮语(讽刺别人)、恶口(粗口)。例如,在网络的群组,学生:“写作者如何描写阿莲的遭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关怀。”,老师质问道:“你会觉得他有关怀吗?”,学生:“我没有很记住题目,大概罢了,不好意思。”。根据语用学的Brown & Levinson 礼貌理论分析,老师采取直接策略,不加修饰地威胁学生的面子行为,直接质疑学生的想法和决定,相当于恶口。这是不可取的。他应采用积极礼貌策略,它的定义是会使听话人产生好的感觉或使对方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观得到了对方的认同等。即“我觉得你说得言之有理,请问你怎么认为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你可以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吗?”。相当于柔软语,对学生的意见也有保留,而不是一个劲地反对,让学生知道他的意见受到重视。即使老师纠正学生的错误,也可以采用先真诚赞美好的地方,再给予引导他改正错误。这样也是可行的。因此,教师需培养口说好话的习惯,包括有礼、赞美、柔软语等等。


          第三、身行好事。一个老师布施给学生一个微笑、肯定的眼神、解答学生的课业问题、适当地慰问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答对时,肢体语言比个赞,赞美说:“很好”。此外鼓励学生互助互利(因为他们可以从互助互利中,获得利益。例如学生在互相分享与教导知识时,他们可以获得知识,增进他们的友谊。)、教学时把教材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结合起来,让学生欢喜(如学生喜欢韩剧明星,假如韩剧明星有喜欢读书的,可以在教阅读的课文时,适当地谈韩剧明星喜欢读书的优点,让学生效仿)等等。不管是什么善事,哪怕是再微小的善行,只要是利益到学生,教师就应积极去做。包括实施四摄法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金钱、知识、无畏(让学生不恐惧,获得安乐)、爱语(赞美语、柔软语、礼貌语等等)、利行(利益学生的行动)、同事(谈及学生熟悉且兴趣的生活事物,他喜欢韩剧明星,就谈韩剧明星。)。正所谓《华严经》云:“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因此,好老师应精进不懈地实践利益学生的种种好事。


          第四、培养智慧。所谓:“悲智双运”,慈悲和智慧要并重。如果滥慈悲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学生逃课、吸毒、抽烟,作为教师不可以恒顺学生的不好的行径,而应以智慧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舍弃不好的习惯,培养好习惯。对于学生的人生才有帮助。此外,教师平日需广学多闻,对杜威的教育哲学、叶圣陶老师的语文教育学说等等,都要有所了解,并落实在课堂教学。此外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身心健康等等,调动自身的学问与智慧,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及帮助学生成长。这也充分证明智慧的重要性。教师需让自己安住于学习,才能增长善知识,培养智慧,最终利益学生。


        一言以蔽之,教师需行三好,即存好心、说好话、身行好事。此外教师也要培养智慧以智慧引导学生。但是,本人要强调在行三好时,发心的重要性即存好心。如果一个老师心术不正,即使口说好话、身做好事。也是不可取的。例如一个别有居心的老师,满嘴仁义道德,说“我想考題的印刷對大家都是好事”,然后收集问卷调查让学生自掏腰包购买考题。(不是自己买了历届考题的书籍,送给学生),这是口说好话,心术不正的例子。又或者,教师举办免费线上讲座会,实际目的是招生,而不是真心实意待学生好。这也是身行好事,但心术不正的例子。因此,身口意应以发心为重,心中有学生,真心实意待学生厚道,不希求学生回报的心态,并以智慧引导,随后的口说好话、身做好事才能真正利益学生。

 


参考文献/延伸阅读:

1 胡适《读书》

2 星云大师《福慧双修》

3 星云大师《三好的意义》

4 星云大师《心如工画师》

5 星云大师《身心的安住》

6 星云大师《安住》

7 星云大师《华严经普贤十大愿》

8 星云大师《阿含经和人间佛教》

9 星云大师《四摄法》

10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

11 杜威《艺术即经验》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哪个更重要?

树立目标,全力以赴实现它

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