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与交互:杜威教育经验观下的成长与教学启示。
根据杜威的教育观点,教育的经验就是经验的延续作用和交互作用。所谓经验的延续作用就是指,从时间点来看,一个经验可以指导下一个经验。例如孩子看到蜡烛的火,用手触碰到火,会烫到手。这个经验让他明白,以后为了避免被烫伤,就不能靠近蜡烛。经验的交互作用则是以空间来看,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种经验。例如,一个孩子(人)第一次看到球(环境)。他通过观察,知道球的形状、颜色的信息,完成了一个经验。这个经验也可以指导下一次的玩球经验(经验的延续作用)。这两个教育经验的作用说明,教育即成长的观点。
首先,蓝伟莹老师在谈及跨课程元素时,也提出“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所谓“情境”就是指学生的生活情境。一个科目的知识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充实学生有价值的经验。例如学生在家里看到电灯。在科学的知识点则涉及光学、电学、热学。教师可以用电灯的例子,衔接光学、电学、热学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正好与杜威的延续作用(电灯经验)和交互作用(人与电灯的互动关系),相契合。
因为生活的现象,往往是综合各学科的知识,而不会像学校,单独呈现一个科目的知识。因此,蓝伟莹老师提出,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复杂的生活现象,认识到学校科目的知识点是如何运作,才能产生这些现象。例如学生与朋友沟通,需要涉及到华文的听说教学。此外在人的内部心理层面,也涉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涉及大脑的韦尼克区和布罗卡氏区)、听觉、发音器官、空气等等。这些科目知识的运作产生学生能与朋友交流的生活现象。
其次,拓展经验的方法就是,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因为假设代表一个人的观念,求证则是根据客观环境的事实,来验证他的观念。例如一个孩子认为,火是冷的(假设的观念)。当他用手触碰到蜡烛的火,发现到火的热的(客观环境的事实)。这也验证他的假设观念是不对的,需要及时修正成“火是热的”。从而,学生能够拓展生活经验。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也揭示杜威提出的,认识因果法则的教育观点。杜威认为,人要认识控制环境条件的因素,才能达成他们想要的结果(目的)。以蒸发糕为例,我们把发糕放在纸杯,纸杯外缘用铁杯定型。用盖子盖下后,让煤气桶产生火焰,加热发糕下的水,形成沸腾的水蒸气,加热发糕。然而如果发糕发不起来(客观事实),我们就要猜测,可能是煤气桶的气体没了(因素/假设观念),无法提升火力。于是我们替换一个新的煤气桶(控制因素),加热发糕,发糕也成功发起来了。(达到想要的结果)。因此杜威提出,在教育上要先认识世界的因果法则,透过控制客观环境条件的因素,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而认识因果法则是“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即人(假设观念)与环境(客观环境事实)的交互作用,来了解世界的因果法则。
教育经验的延续作用和交互作用也启发我们,充实学生当下经验的重要性。教育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因为未来遥不可及,且随时会变化。例如在华文的听说教学,一个孩子透过听说能力,与朋友沟通。他当下就完成了独特的沟通经验(经验的交互作用)。当他学校毕业,进入职场,也能运用过去的沟通经验,当下与同事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教育的延续作用。然而注意力却是要放在当下,而非未来。例如一个已经成为画家的学生,他的绘画经验是独特的。然而他中学时期绘画的当下经验也是独特的。不能否认其独特性。
一言以蔽之,教育经验的延续作用和交互作用启发我们,教育即成长、情境教学、拓展经验、以及充实学生当下的经验。这也证明21世纪教学法的重要性。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导入法等等。这些教学法都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拓展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实现成长。
延伸阅读
1 杜威《经验与教育》
2 杜威《民主与教育》
3 胡适《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谈读书》
4 蔡厚德《生物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5 蓝伟莹《教学力:深化素养学习的关键》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