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老师要待学生厚道?
厚道是指不刻薄,待人好。实在不夸张,不骗人,表里如一。星云大师的十修歌里的“五修吃亏不要紧,六修待人要厚道。”这也表明好老师应该要待学生厚道。包括学生在课业上有疑问,老师为学生提供解答,这也是厚道。
厚黑就如李宗吾《厚黑学》所言:“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厚者天下之厚脸皮,黑者天下之黑心子。”,一言以蔽之厚黑就是,脸皮厚,心肠黑。这是不可取的。例如,一个老师教导学生不当的观念,如老师在面子书的群组分享《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老师问:“如果你是史可法,你会不会离开,帮助更多的人。”学生回答:“不会。因为一个人是悲剧,一百个人就是数据。左光斗是他的老师,但国家其他人只是数字,没有深刻羁绊的情感。”老师心里认同:“天,我觉得自己上了一课”。老师借此传达学生之间不用互助互利,不用做不请之友(不请自来,主动帮忙的朋友),要自私自利的邪见。星云大师在《阿含经与人间佛教》谈过,不可以布施邪见给人,而应教学生自利利人。胡适先生也在《略谈人生观》说过:“一个人在最初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在为自己有余的时候,就该为别人,而且不可不为别人。”这些都是正见,即正确的知见。布施不当的观念的人必是厚黑之人,好老师需要避免成为厚黑的人。
我个人认为,为人师表一定要待学生厚道,才能算得上好老师。王鼎钧先生《讲理》一书,谈证据的重要性时,曾引用胡适《社会不朽论》。即一个在土墙里弹三弦的人,土墙外有一个诗人听了三弦的音声,产生一种念头,由念头写成一首好诗。这首好诗又被后者称颂。借助这个证据来说明“小小的行为可以产生永恒的影响”的观点。换言之,一首好诗背后也有成就这个诗人的因缘,也包括“弹三弦的人”所提供的助缘,才能让诗人写出好诗。本文提取这个思想来谈,为何好老师一定要待学生厚道?
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为什么一粒米竟然大如须弥山?这不是夸张修辞,而是比喻修辞,也有道理可循。因为一粒米的背后是有阳光、雨水、人工灌溉、农民种田、商人贩卖的因缘,才会产生眼前的一粒米。如果没有阳光、雨水甘露、农民种田的因缘,自然不会出现眼前的这粒米。
同理也可以用在好老师要待学生厚道。因为一个学生,背后也是有很多来之不易的因缘,才能出现在中学老师的眼前。包括有父母的教育、兄弟姐妹的陪伴、小学教师的栽培、朋友的支持及鼓励、他自身努力向上地求学,进入学校,才会出现在老师的面前。也就是说,学生不单单只是“他是一位学生”。学生的背后有一个家庭、朋友、小学教师、亲戚等等的因缘,才能出现在学校。所以这足以体现学生能到校学习是何其不易。老师应该要珍惜这段因缘。因此好老师应该要待学生厚道,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点助缘。让他们往后可以更好的成长。例如华文老师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让他们可以持续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成长。所以笔者一直再三鞭策自己,发心立愿,今后去学校执教,一定要尽我所能地待学生厚道,给他们信心、欢喜、希望、方便、善知识以及种种的善因好缘。
一言以蔽之,本人认为一个好老师要待学生厚道,心中要有学生,成为学生的生命历程里的一点小小的助缘,才能堪称“好老师”。
参考文献/延伸阅读:
1 王鼎钧《讲理》
2 胡适《不朽》
3 胡适《略谈人生观》
4 李宗吾《厚黑学》
5 星云大师《十修歌》
6 星云大师《四给》
7 星云大师《一即是多》
8 星云大师《阿含经与人间佛教》
9 星云大师《不请之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