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25的博文

走出填鸭式教育:以经验重组与实践求真重塑学习

            杜威:“教育就是经验的再造或重组。这种再造或重组,既能 增加经验的意义 ,又能 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这句话精确地阐述 教育的本质 。本文将结合现代教育现象,阐述 教育即成长 。也就是经验的改造的两个方面。第一、 增加经验的意义 。第二、 指导后来经验的能力 。随后会探讨从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实践出真理。最后也会探讨知识的本质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经验就是指人与环境的互动。他们如何改变环境(“做”,人控制环境),环境又如何作用于人(“受”,人受到环境影响)。所谓“ 增加经验的意义 ”就是, 丰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 。换句话说,学生唯有通过“做”才能发现他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是改变环境),从而认识行为结果与环境的关系。(“受”人受到环境的影响下,认识行为结果与环境关系)以躲猫猫为例 ,教育工作者身为旁观者,没参与躲猫猫游戏,仅是观察学生。而学生实践玩躲猫猫,教育工作者只能想到,一般情况下是利用墙壁之类的物体躲藏自己。然而孩子会想到,借助环境的优势,即有很多穿校服的学生在开放式礼堂中央玩球。他们只要躲在开放式礼堂的旁边,就能躲避捉人的学生。犹如藏一颗树木在森林里,不易被发现。这个躲猫猫的经验,增加他们的经验意义,即他们想到“藏树于林”的策略。然而这些仅有在“实践”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这也充分说明,从实践中学习,才能增加经验的意义。           随后本人将探讨,“ 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那就是 教育经验的延续作用 。例如,以躲猫猫为例,学生有着良好的思考倾向。如果延续到工作上,他们也能把这份良好的思考倾向用在解决工作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尽量不要以为,学生的游戏毫无意义,只是浪费时间。(非电子游戏,这里指学生与朋友之间互动的现实游戏)他们可以从游戏中运用智能,包括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他们解决游戏问题的经验,延续到解决工作以及生活问题,也是一种教育经验的延续作用。第二例子就是语文教育。例如学生通过掌握听说能力。他们在未来工作,可以更好地与人沟...

延续与交互:杜威教育经验观下的成长与教学启示。

         根据杜威的教育观点,教育的经验就是 经验的延续作用 和 交互作用 。所谓经验的延续作用就是指,从时间点来看,一个经验可以指导下一个经验。例如孩子看到蜡烛的火,用手触碰到火,会烫到手。这个经验让他明白,以后为了避免被烫伤,就不能靠近蜡烛。经验的交互作用则是以空间来看,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种经验。例如,一个孩子(人)第一次看到球(环境)。他通过观察,知道球的形状、颜色的信息,完成了一个经验。这个经验也可以指导下一次的玩球经验(经验的延续作用)。这两个教育经验的作用说明, 教育即成长 的观点。          首先,蓝伟莹老师在谈及跨课程元素时,也提出“ 情境”教学 的重要性。所谓“情境”就是指学生的生活情境。一个科目的知识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充实学生有价值的经验。例如学生在家里看到电灯。在科学的知识点则涉及光学、电学、热学。教师可以用电灯的例子,衔接光学、电学、热学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正好与杜威的延续作用(电灯经验)和交互作用(人与电灯的互动关系),相契合。           因为生活的现象,往往是综合各学科的知识,而不会像学校,单独呈现一个科目的知识。因此,蓝伟莹老师提出,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让 学生在复杂的生活现象,认识到学校科目的知识点是如何运作,才能产生这些现象 。例如学生与朋友沟通,需要涉及到华文的听说教学。此外在人的内部心理层面,也涉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涉及大脑的韦尼克区和布罗卡氏区)、听觉、发音器官、空气等等。这些科目知识的运作产生学生能与朋友交流的生活现象。           其次,拓展经验的方法就是,胡适先生提出的“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因为假设代表一个人的观念,求证则是根据客观环境的事实,来验证他的观念。例如一个孩子认为,火是冷的(假设的观念)。当他用手触碰到蜡烛的火,发现到火的热的(客观环境的事实)。这也验证他的假设观念是不对的,需要及时修正成“火是热的”。从而,学生能够拓展生活经验。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也揭示杜威提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