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25的博文

如何善用学生内在天赋,实现成长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表明训练学生的反思性思维的重要性。什么是反思性思维?那就是 引起思维的怀疑、踌躇、困惑和心智障碍等状态 ,来 寻找、搜索和探究的活动 ,以求得 解决疑难、处理困惑 的实际办法。                思维训练中的天赋资源,即人本身就具备的能力。教师巧妙运用学生的这些天赋能力,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心智。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破坏掉这些本身就具有的天赋能力。《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思是知道敌我双方的情形才会百战不会遇到危险。《孙子兵法》亦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其意是兵没有不变的形势,水也不会有不变的形状,因敌人的变化而采取应对措施,并取胜的人,才是用兵如神。在教育上也是如此,唯有了知学生内在可利用的天赋资源(知彼知己),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根据学生的情况,策划教学活动(因学生变化),展开因材施教,才是制胜之法。这足以突显了解学生内在天赋资源的重要性。何谓学生的内在天赋能力?那就是 好奇心、暗示和秩序 。                根据杜威的见解, 好奇心就是寻求新的事物,力图改变旧的事物,像沉醉于过去的经验一样,为了取得新的经验而沉醉于现时的经验,并不断主动地扩大经验的范围。 这个好奇心是扩充经验的基础要素,不可忽视。然而好奇心也会受到 教条主义的影响而消失掉 。这也必然反映出一个教师所实施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一位教师提倡记忆法或死记。所有的知识点都是成型了,没有探究及质疑的余地。这样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那就是要培养他们 勇于质疑,敢于发问及探索 的精神。                暗示就是观念自发地产生 。当我们看到灰烬,在过去经验有火焰燃烧的体验,我们就会联想或暗示火焰燃烧过的灰烬。因为人的观念会涵盖更多的经验。例如我们关注苹果,经验不仅是只...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待“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上引导及帮助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论述从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待“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注重人的生命及价值。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 图式(自身已知知识) 解释:也称认知结构,个体所构建的有关思维和动作的组织化的模式,用于解释一些相关经验。 - 孩子认为:所有四只脚的动物都是猫。 2 同化 解释:把新经验纳入已有图式的过程。 -当孩子第一次见到有四只脚的马,他们把马同化进已知图式,从而认为马也是猫。 3 顺应 解释:通过调整以适应环境需求的先天倾向 -当孩子意识到,马和猫的体型和声音都不一样。这时产生认知冲突,即孩子会问:“这是什么?”,之后就会赋予新名字,那就是马。 4组织 解释:重组已有图式,形成新的、更复杂的结构。 例子:知道有马的概念和猫的概念。          我相信大家已经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了初步理解。接下来我将根据自己的观点来论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第一、 允许学生犯错 ,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及成长。因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人的认知是原有图式(已有经验及知识)发展成更复杂的图式,需要经过“同化”和“顺应”。例如一个学生根据已知的生活常识在作文上写了“bojio”的闽南方言。只需要在学生的认知上稍微点拨、指导他一下。他就会发生“同化”和“顺应”,实现成长。唯有犯错能引起“顺应”的阶段,随后形成更复杂的认知图式。          其次是 因材施教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独特的原有图式(已知经验),“同化”和“顺应”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法。例如一个学生喜欢听,就采用“讲授法”。学生喜欢聊天,就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法”。学生喜欢阅读,就采用“阅读法”及教师推荐几本书给学生读。学生喜欢看视频,可以采用“视频导入法”。学生喜欢看图片,可以采用“图片导入法”。学生喜欢玩游戏,就在课堂上适时把教学内容和游戏元素结合起来,实施“游戏教学法”。如此一来就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